今天是:
教学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信息 >

质量意识 质量革命 质量中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录音整理稿)

时间:2019-06-28 14:28来源:未知 作者:吴岩 点击:
   质量意识  质量革命  质量中国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录音整理稿)
吴岩
         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质量意识 质量革命 质量中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我认为可能在本世纪前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部曲”应该是从“质量意识”走向“质量革命”,然后达到“质量中国”,这是我们要做的非常重要的战略的天大的事。今天在座各位都来自学校质量保障部门,能不能从“质量意识”到“质量革命”,再到“质量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各位责任重大,各位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三部曲”能不能成功奏响。今天是“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的成立大会,昨天高教司专门回函支持成立。高教司联系的联盟不少,但这个联盟的复函我改了一版、二版、三版,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东西。我们对这个联盟有非常大的期待,也有很明确的要求,所以我想首先是祝贺,更重要的是期待和要求。
        一、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跟以下三件事有非常大的关系,一是2009年开始的合格评估,二是2013年开始的审核评估,三是2012年大规模开展的专业认证,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这三件事情让中国高校普遍有了质量意识!开展合格评估的第一所学校是江苏常熟理工学院,方案的制订、实施、评价是我组织领导的,那一年我们评了10个省的10所学校;然后是审核评估,同济大学是最早的试点高校之一;专业认证是同济大学陈以一副校长最早就开始参与的,最早是每年十位数,后来是每年百位数。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们简称QAS——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大家做的是IQA——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教育部做的是EQA——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二者需要合在一起开展。2014年,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IIEP(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国际教育规划研究署)联系,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项目”,专门邀请了IIEP的所长来中国,希望把中国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向世界,推荐了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最有特色的厦门大学和同济大学参加该项目遴选。我去过几百所学校,同济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我见到的最好的质量保障体系,没有之一,它确实做得很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走向世界从厦门大学和同济大学开始,这两所学校做出了历史节点意义的贡献。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INQAAHE)、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和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WA),这是我们做这项工作比较熟悉的几个国际组织。第一个INQAAHE,首次参加时我们给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做报告,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报告,此后每一年都去参加,最后我变成了“明星脸”。第二个APQN,APQN秘书处已经成功落户中国。第三个WA,这是我们经过努力之后,中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三件事情最重要、最得意的成就是,我们成功地传播了质量保障三大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让各个高校和在座各位所接受。原先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正在努力实践,并且成为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审核评估,第一次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制订中国的质量标准,然后把它成功推向全世界,各种机构都知道我们的“五个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如何落实这个文件,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提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文化建设工程”,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建立点面结合、周期性评估和常态监测相结合的多方质量保障机制,开展专业认证,实行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完善质量监测网络和数据平台。第一次把我们提出的“质量文化”概念写到权威文件之中,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去年1月份,我们正式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高等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一“国标”覆盖了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体现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特点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有“定性”又有“定量”。
        我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去10年的工作,可以总结成:一平台、二支柱、三保障。一平台,我们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二支柱,我们拥有两个基本手段,院校评估和专业认证;三保障,内驱力、外推力、影响力。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应该说还是在这个框架里面。
        合格评估,我们确定了“四三二一”(四促进:经费、条件、管理、质量,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二突出:突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引导:引导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审核评估,我们确定了“一二三”(一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突出:突出学校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三强化: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可以载入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史册,新学校怎么办,一把刚性尺子衡量所有学校;老学校怎么办,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身。我们做到了二者结合在一起,这在国际上也是一项创新。
         专业认证,我们正在推进三级专业认证,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展来看,认证专业数从前些年的个位数、十位数,增长到了2016年的百位数。到2018年底,已有全国231所高校的1193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今年,我们要评选400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2019-2021年的三年要评选1000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试想如果中国拥有1000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10000个省级一流专业点,中国高等教育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在全世界首创了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和在座很多人一起参与过我国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中国民办本科高校质量报告》等。国外很多人拿到都很惊讶,还可以这样做国家报告。因为我们有数据,我们用几百万、几千万的数据说话。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盟主席Carol Bobby说,“中国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质量常态监测和发布质量报告的做法在国际上都是先进的,为高等教育大国开展质量保障提供了优秀实践范例。”
        “三保证”,内驱力、外推力、影响力。我们当时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都反复在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6个基本要素,即有没有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有没有专门的机构、有没有专业人员、有没有定期的监测评估、有没有及时的反馈、有没有持续改进,总之是要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如果有了,我们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就建成了;如果没有,只能说在建设中。我为什么很赞赏同济大学,因为同济大学很完美诠释了这6个要素,这就是同济大学走在中国最前边的原因。我们的“影响力”就是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我们的标准不管怎么干,需要跟国际站在一个平台,如果不站在一个平台,再怎么强调特色都没有用,应该是世界水平的中国特色,光“中国特色”,没有“世界水平”不行,所以国际实质等效质量是我们中国特色的前提。我们第一个提出并推动建设大学质量文化。当中国大学、中国高等教育普遍有了质量文化之日,便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成之时,所以我们要把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这“三部曲”,作为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实现路径。如果质量文化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生意识,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从成熟走向卓越了
         二、来一场“质量革命”
         首先,世界在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很精彩,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中美贸易战,任正非说搞芯片光砸钱还不行,还要砸人砸教育。没有教育,无论是技术,无论是人都不行。前几天我们在部里开会,推动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的支持数以亿计,也要求争取地方配套、企业支持。目前正在和发改委全力推进,希望能够在5-10年根本性改变集成电路的状况。我当时跟四个学校的负责人说,在国家所处的这个时代,你是真英雄还是假强大,就看你能不能真正为国家分忧解难。
        世界经济在变。施瓦布说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理工科的事,这是经济的事。不,这是整个社会的事,这是整个教育的事,这是整个高等教育的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物理、数学、生物世界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务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和交付体系被重塑。
        世界在变,世界高等教育在变!UNESCO2015年报告开篇提出,教育必须改变,深刻的改变,是整个高等教育形态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新的教育形式,以培养当今和未来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高等教育要培养这样的人。2018年MIT的报告指出,工程教育进入了快速和根本性变革时期。    世界在变,世界高等教育在变,中国在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变叠加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讲得特别精彩: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我们绝对不能让它擦肩而过。
        我们中国高等教育也必须变,怎么变?我们说要“三变”。超前识变,没有变之前你要认识到,而且准确地认识到;积极应变,他变了,我怎么变?还要主动求变,积极应变还不够,我要先变,引导你变。中国高等教育做好这三件事情,中国的高等教育就好了。“超前识变”,目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今年的毛入学率将超过50%。终身学习时代即将到来,再加上智能+、互联网+,我们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阶段。怎么办?我们从事质量保障工作的同志们,这是我们面临的大背景。“积极应变”,美国在行动、欧洲在行动、亚洲在行动、澳洲在行动,大家都在变。“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提出开环、自定义节奏,麻省理工学院抓住了新工程教育转型,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创未来教育行动,伦敦大学学院开展综合工程项目。变中也要有不变、有坚守。这是我看过的一本书,芝加哥大学约翰·博耶所写的《芝加哥大学发展史》。书中说,如果本科生院遭到忽视,资源匮乏,或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便意味着整个芝大都将濒临死亡,至少对于一所一流的机构而言必然如此。大家知道,这所大学的“芝加哥经济学派”无人能撼动,产生了4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一直在说本科生院的发展,如果没有搞好本科教育,芝加哥大学将濒临死亡。中国在行动,我们在应变。我们解释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需要理念同频共振、质量实质等效、模式和而不同”,我们要更国际、更中国。“主动求变”,从中央重大文件中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去年8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前,中央文件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从“推动”到“实现”到“怎么实现”,是层层递进的。我们推“四新”,实际上就是来一场“质量革命”的变革。“去年成都一把火,今年红遍全中国”。我们把本科教育干成了各校都在行动的大事,有人说把做好本科教育变成高等教育政治正确的事,这是很了不起的。今年4月29日,我们在天津大学召开了一个“天大”的会,这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战术的会、更是一个战略的会,是一个抓落实的会、更是一个再出发的会,是一个掀起“质量革命”的会、更是一个树立“质量中国”品牌的会。我们正在推进加快教育现代化2035,掀起一场意义深远的高等教育“质量革命”,需要推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三、打造“质量中国”品牌
         什么叫做“质量中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中国方案,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我们在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方案做我们自己的事,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我们从原来跟随跟跑转到并跑领跑,某些领域我们开始领跑。所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我们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
         卓越计划1.0实施十年来,参加高校700所,覆盖学生200万,一是毕业生质量获得行业高度认可,二是形成了产学研深度合作育人的新机制,三是形成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四是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拔尖计划1.0是一个小众计划,十年来培养了9800人,已毕业5500人。对今天这个时候更有意义,首先,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基础科学的坚定志趣,现在的人工智能说到底是算法、是基础学科,我们今年要开始实施的拔尖计划2.0,就是要在根上把中国搞大、搞强。第二,我们成为了一流大学竞争的优秀种苗。第三,我们培养的学生显现了未来战略科学家的领军潜质。第四,我们为本科教育提高质量树立了学习样本。可以说,拔尖计划1.0是仰望星空、群星璀璨。
         拔尖计划2.0跟拔尖计划1.0不一样。首先这是一个功成不必在我的计划,我们希望20年、30年以后看成效;拔尖计划不是把学生教出来,是浸出来、养出来、熏出来、育出来;我们要培养全才,更要培养鬼才、天才、奇才、偏才、怪才。    卓越计划2.0和拔尖计划2.0不一样。卓越计划是一个百万计划,我们希望十年培养上千万卓越人才,拔尖计划是万人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十年培养40000人左右,二者差1000倍。卓越计划是一个大众计划,拔尖计划是一个小众计划;卓越计划有3个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拔尖计划只有一个标准,只有国际标准;卓越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建“金专”,拔尖计划是要建“基地”;卓越计划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拔尖计划瞄准后天、布局长远,前者是只争朝夕,后者是有定力“不着急”。
       “六卓越一拔尖”2.0跟1.0的不同是四个词:拓围、增量、提质、创新,这是一个全国的计划。拔尖计划是一个顶尖的计划,但是地方高校有能力,也可以进入拔尖计划。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一个总体部署是推进“四新”建设。质量标准变了,原先的工科标准要变,原先的医科范围要变,原先的农科思维要变,原先的文科目标要变。怎么达到“四新”,完成三项核心任务: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拔尖计划我们要做现代书院制,这是我们要力推的一件事,从原来的“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变成“三制”(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不是一个项目,而是质量理念、质量标准、质量文化、质量体系的系统设计,我们希望这是一场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建金专,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金课,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高地,要从原先的小理,建成“大理、大文、大医”,提升国家元实力——硬实力、软实力、健康力。我们要让“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从“试验田”变成“大田耕作”。总体部署上,新工科对应的是提升国家硬实力,新农科对应的是提升生态成长力,新医科对应的是提升健康力,新文科对应的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高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布局。新工科是从上海起步的。新农科这个月要在安吉召开一个涉农高校百名书记校长的会议,提出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下半年要转到“北大仓行动”,今年年底发布“北京指南”。我们要把新农科做起来,要构建跟原先吃饭穿衣模式不一样的模式——“超越生存”。新文科,要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文科的翅膀要足够强、足够硬,能够飞得起来、飞得更高,文科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求。
       我们这场“质量革命”的目标是总书记要求的“两个根本”有效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基本形成。我们期待,通过5-10年的努力,让“金专” “金课” 在高校随处可见,让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老师随处可见,让“水专” “水课” “水师”无处安身。如果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得以建设,“金专”“金课”“高地”能够建成,中国的高等教育就能从成熟走向卓越。
        四、对联盟的期待和要求
        我们对联盟的定位很高。一是应该成为战略谋划、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学习中国、质量中国、公平中国、创新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跟学校的质量保障机构密不可分,希望联盟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走到今天了,容易吃的肉吃完了,容易喝的汤喝完了,硬骨头来了,我们开始进入“无人区”,开始进入“深水区”。怎么走,中国高等教育怎么走,谁能说得清楚,我相信在座的也说不清楚。如果中国高等教育再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你再快,要跟你翻脸的时候,你还是第二。怎么走?水太深了,摸着石头不行,摸着石头把你淹死了。所以我们要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这是玩命的真刀实枪的理论。
         对联盟的期待,四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革命”,紧紧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紧围绕金专、金课、高地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要扑下身子做一些求真求用的高水平工作。把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这个联盟将会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最牛的联盟。要扑下身来,做一些求真求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工作,不是弄一些词,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那些理论,那些理论留给书斋里面自娱自乐的人。求真求用紧密结合,这是最高境界,这才是高水平的理论。
        我还想说点难听的话。第一,尴尬境地。总体上说,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我本人30年来就在这个行当里,我有资格来评价。第二,理论研究队伍还不要自负,不要感觉太好,当务之急不是怎么指导实践,是你能追上实践,你能学习实践,你能熟悉实践,你能理解实践,你能服务实践,很多人一张口就知道不懂。很多专家,不是学生,讲的话一听就知道不对,你批评谁没有关系,你首先得了解事实。你假想一个错误的目标,然后去批评他,就很可笑。希望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奋力有所创新。理论创新不是理论研究者的专利,现在在座的同志们,我觉得你们更是中国实践里面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理论的学者。我们希望联盟努力当好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参与者你得先干,贡献者你得干东西才能突出出来,不要做看客和茶客!看客是什么呀?就是在外边不咸不淡的,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然后在那品头论足。茶客是把它当成茶余饭后消遣的东西,在那边说几句。我觉得这个都不合适,批评者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当看客跟茶客,这是事不关己的人才干的事。如果你没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别干高等教育这个事。所以我们这个联盟不要当看客和茶客。
         最后一句话,我们这个联盟成立了,正像我们指导拍摄的教育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里说,你是真英雄还是假强大,实践说了算!你们做好,中国高等教育才更有希望。我们一起期待让中国高等教育跑得更快一点、飞得更高一点。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版权所有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单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   电话:027-87195162  
电子邮箱:   网站永久域名:http://jwc.witpt.edu.cn